從「東半球28號」事件淺談緊追權

「東半球28號」航線圖(漁業署提供)

週日發生蘇澳籍「東半球28號」漁船兼營娛樂船在俗稱「黑水溝」的宜蘭外海與日本與那國島中間的釣點捕魚,遭日本水產廳漁業取締船緊追並以噴水干擾。那到底什麼是緊追權呢?

緊追權 (hot pursuit) 指的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11條,當沿海國認為外國船舶違反該國法律和規章時,沿海國的公務船舶(包括軍艦、軍用飛機)可對該外國船舶進行緊追。此時外國船舶必須位在沿海國的內水、群島水域、領海或毗連區內,但如果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或大陸架上依照海洋法公約制定法律和規章,外國船舶違反相關規定,也可比照適用緊追權。

事實上,日本的漁業主權法第15條之二即賦予漁業監督官在日本經濟海域行使檢查的權力,而2014年中國漁船於小笠原群島海域盜採珊瑚後,日本國會也大幅提高了針對外國船舶違反相關法律的罰則。3/4當日「東半球28號」未過執法暫定線,水產廳漁業取締船即實施緊追,可能有執法過當的疑慮,不過「東半球28號」已經違反我國娛樂漁船管理辦法(不得超過30海浬)以及臺日漁業協議適用海域作業管理辦法(未經許可不得赴適用海域作業)的規定,漁業署確實也必須依照規定處理

日本水產廳已經於今年1月15日正式成立漁業取締本部,其下設有八個調整事務所,各負責不同海域,已經加強對外國漁船的取締。希望台日漁業委員會能就臺日重疊水域作業進行協商並達成共識,否則未來類似事件將會衍生更多糾紛。

戰後從無到有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艦

1952年 日本海上保安廳成立,民間船廠開始承造海保船艦,設計由船舶設計協會負責(常務理事為原海軍艦政本部第四部設計主任牧野茂)。川崎、三菱兩船廠中有建造潛艦經驗的民間技術人員組成「潛水艦懇談會」,討論國造潛艦的可能性。

1954年 海上自衛隊成立,正式討論可行的潛艦計畫,船舶設計協會提出250噸、500噸與1000噸三種設計方案,最後確定採用1000噸型。同年組成調查團赴美考察,欲取得美軍首艘採用淚滴型艦身設計的試驗潛艦USS Albacore*相關資料,未果。

1956年 海上自衛隊年度預算編列潛艦建造費用(當時為二十七億兩千萬日圓)

–不斷的嘗試錯誤、修正–

1959年 初代親潮號下水,並於隔年成軍

1960年 防衛省研究技術本部(相當於美國的DARPA)持續對淚滴型艦身進行研究與水槽試驗

1967年 由於淚滴型艦身試驗已取得初步成果,第三次防衛力整備計畫中,將建造五艘單軸推進淚滴型艦身的潛艦列為其中一項目標

1969年 渦潮級初艦渦潮、次艦湧潮下水,隸屬位於吳基地的第一潛水隊群


四年從無到有要確定設計…嗯…

* Albacore中文叫做「長鰭鮪」,通常拿來做罐頭,也就是俗稱的「海底雞」,大概就是因為這樣被誤譯成青花魚 (mackerel) 的,不過真正的青花魚級 (Mackerel class) 是二戰前的試驗潛艦!

大船進港,然後呢?

The "Benjamin Franklin"

CMA CGM “Benjamin Franklin” dock at the Port of Los Angeles (Photo by Eric Garcetti via Flickr, CC-BY-2.0)

上週末,CMA CGM Benjamin Franklin順利進港,新聞都有報,但看著這第一艘投入美西線的巨型貨櫃輪,腦袋裡一直想著的是噸數略大、二月在易北河擱淺的CSCL Indian Ocean。

Continue reading 大船進港,然後呢?

造船業向韓國看齊?

今日讀報有感:

報告蔡準總統與陳市長,韓國造船業快被疲軟的全球貿易打趴了,目前只能指望伊朗貿易解禁來的大單,但緩不濟急。

三天前的新聞,光是去年,韓國大宇造船 (DSME) 就是四十三億美金的財損,還是韓國政府紓困三兆韓圜後的數字。今年預期獲利已經因此下修,韓國政府也決定不紓困了。去年十一月傳出要裁員一萬人的消息,內部人心惶惶,而在宣布財損後,又傳出將再裁一萬兩千人,從2014年以來,DSME已經裁了兩萬五千名員工進行組織重整,依然難挽頹勢。

我對兩位支持海洋產業感到欣慰,但韓國這種作法,過去在DRAM產業、面板業台灣都曾經以國家為後盾與其拼博,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望兩位開政治支票以前,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