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 CGM “Benjamin Franklin” dock at the Port of Los Angeles (Photo by Eric Garcetti via Flickr, CC-BY-2.0)
上週末,CMA CGM Benjamin Franklin順利進港,新聞都有報,但看著這第一艘投入美西線的巨型貨櫃輪,腦袋裡一直想著的是噸數略大、二月在易北河擱淺的CSCL Indian Ocean。
在CSCL Indian Ocean拖救成功的分享中,我寫了德國當局徵調12艘拖船才把Indian Ocean脫離擱淺點。不過這樣也讓人誤會,這些是12艘大小相近的拖船,而忽略這12艘拖船實際上提供1085噸拉力(約十萬馬力),才得以拖動。
一般大型拖船的拉力大約在50~70噸間,12艘拖船頂多也只有840噸,1085噸拉力是怎麼來的呢?重看AIS,就發現這12艘拖船中,有兩艘不大一樣的船:Union Manta和Fairmount Expedition。

這兩艘是205噸拉力、分屬兩間海事公司所有的鑽油平台三用工作船 (AHTS, Anchor Handling Tug Supply vessel),單艘即可將鑽油平台拉至定位下錨。在CSCL Indian Ocean拖救任務中,這兩艘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然而,台灣沒有這樣的船,以高雄港來說,港務公司和台船各有兩艘5200ps拖船,拉力為64噸,即使向台船借,四艘加起來也遠遠不足1085噸。倘若真的發生擱淺事件,大概也只有對岸的國營企業—中海油田服務公司 (COSL) 有此能量,屆時想必又會是一個難解的問題。